
蛀牙,医学上称为龋齿,是口腔健康的一大威胁,影响人群广泛,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蛀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口腔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的保护层,形成蛀洞。尤其在牙齿后部的窝沟,因其结构复杂,清洁不易彻底,更容易形成蛀牙。如果不及时治疗,蛀牙会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问题,甚至影响邻近牙齿的健康,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严重时还可能形成颌面畸形。此外,蛀牙还可能引发多种系统性疾病。例如,严重的龋齿会导致口腔感染,细菌会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增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并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妊娠并发症。
其实,通过局部氟化物给药可以很容易地阻止和逆转牙齿的早期病变。但是传统的临床目视检查和牙科X光片无法检测到牙釉质的早期变化,一种与治疗相结合的高灵敏度即时传感系统使龋齿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成为了可能。该系统集成在一种可穿戴、无电池的牙齿贴片上,可以监测口腔微环境并按需给药。其上集成了一款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监测口腔微生物代谢引起的牙齿表面局部酸性环境的波动,从而预警潜在的龋齿病变。同时,该贴片还搭载了近场通信模块,能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能量和数据的无线传输,实现无需机载电池的口腔感应和主动控制给药。这款可贴合在牙齿上的柔性电子器件为预防龋齿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口腔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此外,窝沟封闭也可以很容易地阻止蛀牙形成。儿童的乳磨牙和恒磨牙在刚萌出时,牙齿表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凹陷的部位我们称为“窝沟”。在我们咀嚼食物的时候,细碎的食物残渣会进入窝沟,同时窝沟处又很难清洁干净,容易堆积食物残渣,造成细菌聚集侵蚀牙齿,从而引发龋齿。“窝沟封闭”是指在儿童的乳磨牙或恒磨牙萌出不久后,在健康的牙面窝沟上涂一层粘接性材料,等待这些材料渗透进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层,阻止细菌及食物残渣的进入,从而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其代谢物的侵蚀,达到保护牙齿的目的。因为窝沟封闭材料在日常咀嚼食物时会产生一定的磨耗,同时在窝沟封闭操作时因儿童配合度问题,被唾液污染,会有脱落的情况。因此,在完成窝沟封闭后应定期(3-6个月)复查,以免因窝沟封闭剂脱落而继发龋齿。
目前已有研究者开始进行使用手机摄像头拍摄口腔图像来检测窝沟封闭效果及蛀牙形成情况的研究。有研究者收集了59920名学生的239680张照片建立了窝沟封闭预测模型,涵盖龋齿预测模型、适应证预测模型、脱落预测模型,分别用于训练龋齿、窝沟封闭、封闭脱落情形。可有效识别萌出情况(完全萌出、未萌出、部分萌出),窝沟情况(正常、浅窝沟、深窝沟)、龋齿情况(正常、原发龋、继发龋)、封闭情况(未封闭、封闭完好、封闭脱落)等情形。目前该软件的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7%,并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作为前端与用户进行交互,随着模型的进一步训练和程序被投入市场,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窝沟封闭效果的检测,更多的儿童家庭口腔筛查将开启更多公平、便捷的医疗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并减轻疾病治疗负担。
总的来说,蛀牙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结合智能科技与可穿戴设备,我们就可以准确及时的检测牙齿状态并对口腔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伴随智能科技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将拥有更健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