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H2O)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吸收营养物质或将其输送到全身,执行生化反应的过程,还是代谢产物的排出,以及体温的调节等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和保障。
我国一项健康长寿调查研究了26688名老年人,通过分析他们饮用不同水源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与选择自来水的老年人相比,经常饮用天然水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更低。
老年人每日需摄入的饮水量男性为1700ml,女性为1500ml。若在高温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应主动喝水、少量多次。感觉口渴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应主动饮水,不要等到过度口渴了再喝水。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ml。可早、晩各饮1杯水,其他时间每1~2小时喝1杯水。睡前喝1杯水,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起床后体内会因缺水而血液黏稠,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建议早晨起床后空腹喝1杯温开水。吃饭前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饮水的温度不宜过高,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水温过热会给机体口腔和消化道造成慢性损伤,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在运动时,身体会通过汗液蒸发丢失水分,因此需要在运动后喝适量的淡盐水。老年人应避免过度饮用含糖饮料,建议老年人用白开水或茶水替代含糖饮料。
另外,老年人喝水量还应根据排尿量而定,部分慢性肾衰竭老年人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现象,此时应控制喝水量。老年人肾脏出现萎缩时,不宜多喝水,若大量饮水,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滨海慢病创研院赵哲 供稿